多背一公斤网:www.1kg.org

 画室之家   2021-06-17 12:44   689 views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望崖阁书法高考培训班

多背一公斤网:www.1kg.org

多背一公斤是民间发起的公益旅游活动。它以鼓励旅游者在旅途中进行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来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为主题。

多背一公斤网站是中国乡村教育领域领先的公益服务平台,多背一公斤通过公益旅行动员大众在旅行途中探访乡村学校、传递物资和知识、并收集学校信息和需求。借助互联网社区的力量,多背一公斤网站的志愿者服务着全国超过1000所乡村学校,每月由志愿者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超过30个,服务形式覆盖了公益旅行、物资捐赠、支教等各个方面。

多背一公斤曾获 2008年奥地利Prix Ars数码艺术比赛数字社群类别金奖(Golden Nica)、联想公司08、09年公益创投支持、友成基金会社会企业家商业计划竞赛第一名、中国CCTV慈善导航最具创新力大奖等荣誉。

多背一公斤的品牌管理和1KG.org的社区运营由爱聚(北京)咨询有限公司负责。爱聚(北京)咨询有限公司是一个创新的社会企业,我们致力通过提供基于社区的互联网产品,实现大众的参与和联结,让每个人成为改变社会的力量。

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是民间发起公益活动,它倡导旅游者在出行前准备少量书籍和文具,带给沿途的贫困学校和孩子,并强调通过旅游者与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传播知识和能力,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的信心和想象力,最后,通过1KG网站将活动的信息和经验分享出来,让学校和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同时让更多的旅游者受益。

"多背一公斤"是民间发起的公益旅游活动。它以鼓励旅游者在旅途中进行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来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为主题。[1]

内容
模式
"多背一公斤"通过传递-交流-分享三个简单的步骤为旅游者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并实现良性的公益循

 

环;即:

传递-出行时多背一公斤,把文具或书籍等带给沿途贫困落后地区的学校或孩子;

交流-旅途中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开阔彼此的视野,激发信心和想象力;

分享-归来后通过一公斤网站分享学校信息和活动经验,发动更多朋友参与。

参与方法
1、如果您已经有具体的旅游计划,可上我们的网站查询学校信息,确

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

定计划拜访的学校,提前联系学校,确定拜访日期和学校的具体需求,并自行准备相关的物品和交流活动,带上我们的《活动记录表》,别忘了在旅程结束后将活动情况、照片等反馈到我们的论坛上。这样,您的旅游路线及活动就会让更多的人知晓,您的所做所为就会影响更多的人来参加多背一公斤。

2、如果您的行程中没有我们的活动学校,您可以为我们发现新的学校,具体流程请查看出行前的准备。

3、如果您还没有具体的旅游计划,您可以经常浏览我们的论坛,关注我们论坛成员发布的活动计划。

您还可以加入我们的项目团队,成为"多背一公斤"的建设者!

向您的朋友推荐和宣传多背一公斤!

建议
公益其次

不要喧宾夺主。"多背一公斤"是旅途中的举手之劳,能做固然有收获,不做亦无伤大雅。不必将公益作为旅游的目的,这样反而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不重形式

不要太看重背过去的一公斤。相比于少量的物品,面对面深入平等的交流更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微笑旅行

我们往往会因为孩子们艰苦的生活环境而唏嘘,但唏嘘无法改变现实,相反,微笑会更容易接近和理解孩子们。请记住,不管贫困或富有,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是快乐的。公益旅游应该是快乐的,助学不一定非要苦大仇深。

分享与行动

如果以为做好事不留名是对的,那么这个孩子和学校可能一辈子只会得到您一个人的帮助。相反,如果能把自己旅途中获得的信息和经验分享出来,那么不仅学校和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自己也能通过分享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发展历史
最初的起源
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

在风光秀美的云南元阳多依树村,100多户人家的孩子,能上初中的女孩只有2人。孩子除了课本,没有其他儿童读物,不少学生甚至连最简单的橡皮、卷笔刀都没有。大多数游客见到这样的情景也许会感慨一番,一些有爱心的旅游者也许会留下一些财物送给当地的小朋友,但一名去那里旅游的叫安猪的网友却想到了更多:"能不能利用数量庞大的旅游者的力量去帮助这些贫困落后地区的小朋友?"

于是,在2004年的4月,安猪在网上提出了一个叫做"多背一公斤"的计划。最初的思路很简单,鼓励每位旅游者在出游时背上一点书籍或者文具,带给沿途的贫困学校和孩子。为了让这一切更有效,安猪建立了"多背一公斤"的网站,在网站上收集和提供学校的信息和需求,作为旅游者出行前的参考。

"一公斤很轻,但如果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一公斤,它的价值就不可估量。"就是这个朴素的理念,立即得到了旅游爱好者的广泛认同,仅仅依靠口口相传,在最初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广州、上海、北京的旅行者已经自行组织了20多次活动,参与人数超过200人,活动遍及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捐助文具超过10000份,书籍超过3000本。

困境中前进
面对取得的成绩,安猪的心是雀跃的,但他的行为也同时被人质疑:"对旅游者来说,每次山长水远地背一点点东西过去,意义到底有多大?""对山区来说,每次这一点点的物资,又有什么用?要缺物资的话还不如直接从邮局邮寄呢,量又大,又省时间。"

这些质疑的声音让安猪迷惑了。于是,他于2004年8月再次到贵州和广西进行调研和实践。通过和当地老师和志愿者的交流,安猪肯定了自己这个"人人多背一公斤"的行动。但在一次喝酒时,贵州白碧小学文老师无意中说:"物质的匮乏还是可以克服的,但真正的问题是观念和信息的落后。"一语惊醒梦中人,安猪为自己的无知和短视感到惭愧。他意识到,"多背一公斤"的意义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旅行者更应该"背"去信息和观念,在和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中,更多地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之后,安猪对"多背一公斤"行动指南做了部分修改。他建议,旅行者最好自备信纸、写有回信地址和贴上邮票的信封,见面时交给孩子,让彼此保持长期通信联系;下载并打印若干梦想卡片,鼓励孩子们写下自己的梦想;把旅途见闻、照片、梦想卡片等发到网站,以便捐助者之间交流经验……

"我们不强调可怜和同情,如果说最初的'多背一公斤'只是提倡扶贫,那么现在的'多背一公斤'更注重的是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安猪反复强调这一点。

这种平等交流的快乐也成为了"多背一公斤"成员的共识。"其实这个旅游方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充满了人情味。我送了一些小礼物,而孩子们回馈给我们更多,有灿烂的笑容,不断的进步……与其说是我们帮助了这些孩子,不如说是这些孩子给了我们启示、触动和快乐,这多背的'一公斤'其实是送给了自己。"广州的网友Ansel从云南回来后,这样总结自己的感受。

目前,在安猪的领导下,"多背一公斤"活动和网站全部由志愿者在业余时间开展和维护,对比他们获得的影响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安猪对此仍不满意,他一直在尝试与商业力量合作,他认为:"在今天,企业应该能做更多的事,而不仅仅是开一张支票。我相信,只有当社会的各种力量都在为一个共同的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时,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有希望。"
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
"一公斤很轻,但如果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一公斤,它的价值就不可估量。" 10月12日晚8时,安猪抵达成都,他多次来到这个充满温情的城市,"温情"是安猪的用词,他说,成都怡人的环境总是能给他焦虑慌张的心一丝安慰。照列,在一架烧烤摊面前安个座位,然后坐下来,看着大姐摇着扇子,白烟缓缓在夜空中升起来,安猪忽然莫名地感动起来:"多么熟悉的成都生活!"

"下午还是北京郊外阳光下斑驳的树影下,晚上就已经坐在成都的街头。"从5月到9月,五个月紧张感现在终于可以有所懈怠。面对震后救援繁杂的工作,他们还必须承受生活的煎熬,整整三个月没有发一分工资。所有的全职人员,只能顿顿吃方便面。这些年轻人,带着一腔热血投入到公益当中,艰难的处境将他们的勇气点点剥落。作为管理者,安猪焦虑却又无可奈何,那段时间,由于申请的基金迟迟未能到帐,他们失去了唯一的支柱。

这是所有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的常态,作为最底层的执行者,他们往往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向基金组织申请是唯一的正途。徘徊在政策夹缝的民间公益组织,依然默默地做事,等待着政策的眷顾。

转变
安猪和他的"多背一公斤"组织一等就是四年,四年中,有无数的民间公益组织倒下,一些生存下来民间组织不得不寻求突变。安猪将"多背一公斤"带向公司化,注册一个合法的公司,经营盈利项目,然后再来操作公益性质的"多背一公斤"。这样的转变既解决了合法化问题,又解决了可持续的资金问题。目前状况下,不改变只有死路一条,"如果你无法活过今天,那么未来是什么样子对你一点意义都没有。"安猪说。

转变的收获就是让安猪走得更顺当了一些,却依然困难重重,安猪说,虽然困难,但至少看到了一些微弱的希望。此行成都,他要去看看灾区人民的生活情况以及他们所建的板房图书室。另外他还需要面试几个全职的图书室管理员,这既是他公司化的转变,也是"多背一公斤"对灾区援助可持续的一步重要的步伐。

2004年,"多背一公斤"首先以公益旅游作为切入点,向大众倡导一种快乐、简单易行的公益行动,它鼓励每个人在出行时背上学校需要的少量物资,在旅途中拜访学校,同时与乡村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传播知识,分享快乐。
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主张一种平等交流、快乐行动的价值观,它相信每一个乡村孩子都是快乐和有天赋的,公益行动是一种相互的分享和交流而非单方面的同情和给予,这颠覆了"同情、可怜、给予、救助"等等传统的慈善观念。因其人性化的理念,"多背一公斤"受到了参与者的欢迎,并得到了广泛传播。一位参与者这样说道:"其实这种旅游方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充满了人情味。我送了一些小礼物,而孩子们回馈给我们很多,有灿烂的笑容和不断的进步,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给我很多的启示和触动。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是我们帮助了这些孩子,不如说是这些孩子给了我们快乐,这多背的'一公斤'其实是送给了自己。"

随着对乡村教育需求了解的深入,"多背一公斤"也开始尝试更多的社会创新,为乡村教育设计大规模的解决方案。2007年,"多背一公斤"提出了双子书项目,以图书为媒介,让乡村儿童在获得全新的优质图书的同时建立与城市儿童的联系,增进了解,共同成长。截至2008年4月,该项目已经为乡村学生送出了接近两千本全新的图书。
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
经过四年的发展,"多背一公斤"已经成为一个用户协作参与的公益平台。网站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由用户收集、上传并维护;所有公益活动也由用户自发组织和参与。"多背一公斤"网站则致力于为用户的公益行动提供全方位的平台支持。我们期望,通过这种大众协作的公益参与方式,"多背一公斤"在2012年底前可为中国5000所以上的乡村学校提供图书、电脑、互联网、教育及师资等方面的系统服务。

在运作上,"多背一公斤"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公益活动的良性循环。"多背一公斤"的参与者在网站自发组织活动,探访学校,并在旅途结束后继续关注和服务学校;他们还在沿途收集新的学校信息,扩大"多背一公斤"的学校服务范围。单是2007年,"多背一公斤"的参与者就进行了超过130次公益旅游活动,并发掘了98所新的服务学校。目前,多背一公斤的服务学校超过300所,遍及中国西南及其他各省份的著名乡村旅游点。

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多背一公斤"建立了全职团队,并根据中国目前的政策和法律现实将组织以公司的形式完成了合法注册。"多背一公斤"将自身定位成社会企业,即:不以赢利为目的,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手段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善。"多背一公斤"的榜样是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一个以商业银行形式运作的组织,帮助千百万孟加拉妇女脱离了贫困,并把自己的模式复制到了全世界。

发展合作
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在各界爱心人士的不断收集,收录了全国有近千所贫困学校的讯息。在完善每所贫困学校的讯息时,同时也在传播贫困学校信息,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帮助这些贫困学校。

公益不仅是国家、企业的专利,也是我们普通人的权利与责任。随着媒体的镜头聚焦在致力于公益活动的爱心人物,大家也越来越关注身边默默做着公益爱心行动的普通人。2012年,由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公益助学微群(微公益*爱心助学)发起的"寻找助学微民星"活动,获得了新浪微群平台的认可及主动推广扩散,在网友们的热心举荐与关注之下,7月15日三位草根"助学微民星"被推举出来。他们分别是90后传承大爱的王春晖、博爱干妈王志航以及坚持助学的田成志。

90后的王春晖,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一名普通大学生。才上大一的他,已然成为支教社团的领队。他曾受到过加多宝的资助,如今想通过支教这种公益方式,将大爱传承下去。而且目前王春晖对于公益的传承,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已是中国地质大学支教社团领队的他在传承公益大爱的同时,也成功地把个人的公益坚持,变成群体的坚守。博爱干妈王志航,北漂助学人田成志他们虽然并不富有,但是他们都将自己热衷于公益的心化为实际行动帮助山区的孩子们。

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公益只要我们想,我们就能做到。

历史活动
09年:张家界行
7月17日,"多背一公斤"公益活动在张家界慈利县金岩乡乐元小学展开,北京建工金源旅游团和张家界旅游网共同组织参与了此次活动,并累计捐助3000余元和文体用品。

传递

7月17日上午,由北京建工金源员工组成的旅游团队和张家界旅游网[2] 工作人员及媒体代表一行40多人,乘坐旅游巴士,带着爱心,在崎岖的乡村公路上前行,他们此行目的地是张家界慈利县金岩乡乐元小学,开展"多背一公斤"公益献爱心活动,受到了乐元小学全体师生的热情欢迎。

交流

在本次活动中,众多爱心人士将自己的捐赠物品一一送到孩子们的手中,捐赠品品包括书包、书本、捐款等。建工金源总部主任刘翠女士和张家界旅游网负责人朱万璋先生各捐赠1000元人民币,建工金源二级部张振涛先生与朱江南同学结成一对一资助对象,以后每年都将资助朱江南同学1000元,直到她大学毕业。捐赠仪式结束后,学校老师及学生代表发言,感谢各位爱心人士的善举,并表示以后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社会、将爱心永远传递下去。随后,一行人参观了学校的教学设施,并与学校师生交流,了解学校的困难并给与积极建议。最后在师生的欢送下,"多背一公斤"活动圆满结束。

分享

看着黑板上写着"欢迎您--亲人们"的字语,建工金源二级部主任张振涛先生非常感动,他说:"'多背一公斤'活动,是尽自己绵薄之力,去帮助一些贫困的乡村学生,在活动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这样的活动要多参与,活动也可以为我们自身带来更多的爱心之旅的体验。"

据活动组织和张家界旅游网负责人朱万璋经理介绍,"多背一公斤"这样的爱心活动,在张家界旅游行业尚属首次,非常感谢建工金源及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希望这类活动得到大家的关注,同时希望大家更多的参与,同时希望大家更多的参与。

13年:走进希望
2013年5月5日,仁和会计"多背一公斤"活动走进黄石阳新县官科村小学。此次活动的主题是看望孩子和捐赠
孩子们和仁和的家人的合影
孩子们和仁和的家人的合影
物资,陪孩子们吃好穿好玩好。参加活动的有仁和会计学员及家人、仁和会计员工及家属,有爱心,热爱大自然,喜好户外的人员。作为仁和普通的员工,作为仁和的学员我们能为孩子做点什么?我们这些人,既不是大款,也不是为了图名图利,就是为了给山区的孩子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获关注
2004年第一届德国之声全球博客大赛最具创意奖决赛入围(前五名)

2005年第二届德国之声全球博客大赛最佳中文博客决赛入围(前五名)

2006年平遥国际影展参展单位

2007年《鲁豫有约》完美假期攻略大奖

2007年上海浦东非营利孵化器首批五家支持公益组织之一

2007年联想公益创投五家示范公益组织之一

2007年度金犀牛户外荣誉奖

2008年联想青年公益创投支持团队

2011年贾樟柯导演执导公益微电影《爱的联想》拍摄素材组成单元

微电影
基本信息
导演:陈涛 魏星 王晶

主演:科学松鼠会 多背一公斤 十二邻社区发展中心

内容简介
联想首播公益微电影之多背一公斤
联想首播公益微电影之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是公益微电影《爱的联想》其中一支。是国内首部真实记录草根公益团队公益历程的网络微电影,由国际知名导演贾樟柯担任监制,科学松鼠会、多背一公斤、十二邻社区发展中心三支草根公益团队真实出演。《爱的联想》共分为三支,每支15分钟,由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呈现。系列影片通过微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树立微公益榜样。鼓励大众发觉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将爱心付诸于行动,从而创造不平凡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
本文地址:http://huashi123.cn/166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友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小编: 画室之家 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