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中学:www.pzschool.com

 画室之家   2021-06-23 12:05   1,374 views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望崖阁书法高考培训班

蒲城中学:www.pzschool.com

蒲城中学地处陕西省蒲城县城内“慧彻寺”遗址之上,其前身为创建于1941年的蒲城县立初级中学,是渭北一所颇具名气的历史名校,现为全国重点项目实验基地、陕西省标准化高中、渭南市示范高中、市绿色校园。

蒲城中学占地7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24平方米,校园宽广大气,环境优美典雅,设施一应俱全,堪称一流。现有教学班50个,在校学生3200余名,教职工250人,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来校深造的莘莘学子提供了理想的学习场所。

蒲城中学创建于1941年,位于城内" "遗址之上,原名"蒲城县立初级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1985年改制为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占地7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24平方米,绿化面积6292平方米,有教学班48个,学生3200余名,教职工250人。学校拥有行政办公楼、教学楼、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楼及按国家一类标准配置的综合实验楼和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综合电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平整宽阔的三纵两横校园主干路划分出教学区、生活区、唐塔景区、中心广场和活动操场五大区域,校园布局合理,文化气息浓郁,以千年唐塔为中心的休憩花园,芳草绿茵,花木威蕤,形成了花草树木环绕唐塔、人文与自然相互映衬的和谐完美的育人环境。

历任校长:
王圣域:(1895-1987)蒲成人,蒲城中学(时名蒲城县立初级中学)创建者,并担任第一任校长。1941.10-1942.1任筹委会委员,(1942.2-1945.7)本县原任甘池王家人。

吴兆庠:蒲成人,生平不详.1945.8-1945.9(代理校长)

许志远:(1911-1969)蒲城中学第二任校长(1946-1948)。本县甜水井乡郭村人。文革中遭迫害致死,后被平反昭雪。

罗定五:(1911-1996)蒲城中学第三任校长(1948-1949)。本县城内古镇巷人。建国后曾任本校接管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蕴初:(1903-1978)蒲城中学第四任校长(1949)。祖籍白水,后迁本县城内新仓后巷。

张警玄:(1906-1996)本县永丰镇石马村人。蒲城中学第五任校长(1949年5月-1954年5月),建国后第一任校长。对新中国成立后蒲中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段瑞琴:(1918-1997)蒲城中学(时校名更为"蒲城县第一初级中学")第六任校长(1954年5月-1958年)。祖籍华县,后居蒲城北关居民小区。是解放后蒲城教育界代表人物。

冯天荣:(1925--)蒲城中学(任内曾称"蒲城县第一初级中学"、"第四中学"、"城关中学"、"红卫中学")第七任校长(1958年--1968年)。本县马湖蟠龙村人,现居城内。

李振西:(1927--1990)蒲城中学(1968年8月正式更为今名)第八任校长(1968年-1982年)。本县大孔乡王坡村人。

李志平:(1929--1989)蒲城中学第九任校长(1982年-1984年8月)。祖籍蓝田,后居蒲中居民小区。

袁峰德:(1937-)蒲城中学第十任校长(1984年9月-1986年8月)。本县椿林白家塬人,现居城内。西安外语学院毕业,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

林复毅:(1935-)蒲城中学第十一任校长(1986年9月-1990年8月)。福建福州人。西北大学毕业,大本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陕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特级教师。

焦薜明:(1938-1996)蒲城中学第十二任校长(1990年9月-1992年3月)。本县东陈焦庄人,后居城内。

米鹤伦:(1938-2001)蒲城中学第十三任校长(1992年3月-1993年8月)。本县城内米家巷人,后居果园巷。

常树民:(1940-)蒲城中学第十四任校长(1993年8月-1995年8月)。本县东陈白起寺人,现居城内。陕西师大毕业,大本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全国优秀教师。

原望荣:(1950-)蒲城中学第十五任校长(1995年9月-2002年8月)。本县三合乡杨庄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任内着力校舍改造,新建教学楼及男生公寓,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李转社:(1955-)蒲城中学第十六任校长(2002年9月-2005年8 月)。本县城内西街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任内继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被渭南市政府授予"市级示范高中称号"。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出生于蒲城县东阳人

窦进昌:(1963-)2005年9月-2012 。本县贾曲乡南贾曲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任内带领全体教职工克难攻艰开展省标准化高中创建工作,建成综合实验楼、中心广场;并积极探索服务于两个发展(一是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服务于师生的发展)的管理模式。
李元:(2013-)

永远的精神砥砺
永远的精神

古今篇:透过历史的尘烟

明城墙遗址

蒲城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北部,是一座历史古城。唐王朝统治者为了洪福齐天,康宁永泰,先后有五位帝王陵墓建修于蒲城北部五龙山脉;被公元1200多年前大唐王朝的主宰者作为"万年寿域"之地。特别是蒲城的丰山与金帜山脉,是龙凤穴的吉心。龙脉延续伸展,凤尾曲张待开,凤身不离龙体,龙凤呈祥。唐朝依山建陵,是从太宗营建昭陵开始,至高宗与则天皇后营建乾陵始成定制。据《蒲城县旧志》记载:"盛唐时,陵园秘殿,楼阁峥嵘五彩郁然"。在陕西关中的18座陵墓,就有十四座是依山为陵,自西北向东南呈坡阶状递降,自然形成川原、沟坡山洼。蒲城设县始于秦孝公时,初名"重泉县"(因为蒲城当时的泉水很多)县令由朝廷任命时称"大啬夫"故城在县东南22.5公里处的钤铒乡一带。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设立南白水县,治所即今蒲城,西魏大统六年(540)改称蒲城县。以前称"奉先"。秦汉以来,蒲城人才辈出,著述宏富;根据旧志记载,明初时县城为一座土城,城墙周长4公里,城墙高约3米,壕深1.3米。明景泰元年(1450)加修后,城高近10米,壕深约5米,阔5米。正德、嘉靖、万历、崇祯年间,城邑(yi)几经修葺(qi)。至乾坤二十八年(1763)城周长5592米,其墙垣(yuan )东长1200米,西长1213米,南长1566米,北长1613米,城高12米,基厚6米,顶厚4.3米,砖堞高1.7米,厚0.7米城建四门:东曰"承恩"西曰"庆成"南曰"迎薰"北曰"挹秀"。门扉皆以铁页包裹。每个城门均有瓮城和高大的门楼,城墙上边宽约一丈三尺;城外四周有一丈多深四、五丈宽的壕堑(qian);城楼4座,每处盖五檩(lin)转角楼3间,上城设立角门4阁,城上巡捕9处,每处建鞍架房1间。四门有坚固墩实的城楼,两道拱形门洞。三道结实的城门,前二后一。两个门洞间有一空地,形似一个小城堡,可以驻兵。(今位于蒲城中学院内)民间传云:"蒲城县,九里三个个城垛都是砖"。护城壕,三丈宽,荆刺枣刺长下边。周围高,中间凹,一头牛,卧里面。头西北,尾南东,五岳庙涝池是牛眼;两个塔,牛角尖,南寺宝塔戳破天,北寺宝塔窝了尖。五大庙,高又宽,七十二座牌坊在中间。一条缰绳(大路)把牛牵,曲里拐弯上了山,塔儿山上把牛栓。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县城规模及成内特点。

漫步明长城,进入城楼,凭窗极目,翘首北望,五陵逶迤,拱捧北斗。西望慢泉,如在秋夜,南眺莽莽紫金原,状如卧龙,跃跃欲腾。东望沮水,岸上涌出的泉水,夏温冬暖。鸟瞰城内,南北二塔,高耸入云,东西南北五座大庙,楼阁殿堂,高大宏伟,雕梁画柱,青砖碧瓦,飞檐挑角,升斗狼牙。尤为显眼的是那七十二座石牌坊,骑街跨巷,雕刻精美,每座牌坊都向人们倾诉着一个权贵耀祖或血泪斑斑的故事。城西门外大路两旁,石碑林立,逶迤千里之遥。草,隶、篆,风格各异,络泽不绝。瞅鸣的群燕,绕塔飞翔,似乎在聆听双塔论说唐宋以来历朝的兴衰功过。北门外有五岳庙、社稷坛,邑历坛。西门外有三官庙,南门外有十方院,东门外有先农坛。城楼上传来鼔响钟鸣,不时嗅到香烟的氤氲之气。深沉悠扬,令人遐思。

思考与追求一代人的精神历程篇

寺 庙 祠堂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传入中国,蒲城县始于何时无考。北周以来,佛教寺院在蒲城大兴,唐时鼎盛;到清末开始渐衰。民国年间,曾成立佛教会,会址设城内慧彻寺(今蒲城中学)主管人有王坤山 、原东山、 雷凌汉 等信徒20余人,其宗旨是:"拟于各乡设阅经处,派人讲读,以资宣传。并拟募化捐款,举办各种慈善事业,以期利益众生"。道教是我国汉民族宗教,它的庙宇通称为"观"如蒲城明以前有"龙河观 "、"仙台观 "、"了然观"等,到清代"文庙"、"关帝庙"、"城隍庙""故庙"、"观"、"宫"、"殿"遍布城乡。民国三年,道教逐渐衰落,许多庙、观已毁。

《宋崇寿寺禅院十二劫塔记》中写道:"邑固有八塔,而语秀特插云汉者,则兹塔为最... ...嘉靖三十四地震,余塔多折裂,而斯独完好无恙,益状缔造之工,能敌劫运"。(指北寺塔)

据蒲城县志记载:蒲城境内昔日有舍利宝塔八座,现仅存四座.城内两座:即唐慧彻寺、崇寿寺;此外平路庙,永丰各有一座。平路庙常乐宝塔,即金陵寺宝塔:呈六角形,十三级,高二十四米,建于金代。永丰乡温汤宝塔,即海源寺塔:呈六角形,九级,高二十六米,建于金代。这两座塔的特点是:各级有斗、拱、门、窗、栏杆的纹饰。其它地方尚有四塔:一在今钤铒乡车渡村,邻近洛水,二在龙阳汉帝村,三在平路庙,四在东陈庄白起祠村,这四塔已毁。

金朝统治者利用宗教迷信麻醉汉族人民,拼命修庙建寺乞灵于神佛,如在蒲城修建五岳行宫,给寿圣寺(今龙阳乡汉帝村)广济禅院(今椿林乡汉村)清凉禅院(今永丰乡石马村)赐额建经幢(chuang)等。这两座宝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修筑的。

修建这两座塔,还有一个传说:师徒两人同时建塔,相约竞技,结果徒胜师负。这两座塔到民国时,基座已被人破坏。杨虎城将军检查洛惠渠工程时,修复和加固了温汤塔基。

《蒲城县志.寺观志》:"圣寿寺在县南二十里汉帝镇有塔。荆姚镇北门外兴教寺有塔"。《蒲城县志.地图》载:平路庙白起寺,车渡村均有塔。县南门外十方院遗址、垂庆院遗址、保南乡敬母寺遗址、椿林乡汉村广济禅院均曾见有小型砖塔及石塔。

金天会八年(1130)蒲城被金占领,强大的女真骑兵驻扎在树木茂密,水丰草旺的洛河两岸,屯兵养马,伺机南下。金兀(wu)术看到蒲城土地广袤肥沃,经济文化发达,物产丰富,县北草地村一带,又是天然牧场,欲在蒲城北关修建紫金城,作为皇宫。为了安抚当地百姓,融洽民族感情,尊重宗教信仰,修建了寺院并建造了宝塔。

金朝建国后不断与宋 辽 西夏作战,很少顾及文化艺术与古典建筑,遗留下来的更为罕见。因而这两座保存完好的金代双塔,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更为人们所珍惜。

慧彻寺

佛教文化产生于古印度,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是释迦族人。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它的经籍本是用梵语,即古印度书面语写成,所以与佛教有关的事物都可以称为"梵"。"浮屠":佛教名词,梵文"佛陀"因此有称佛教徒为浮屠的,也有称佛经为浮屠经的,也有称佛塔为浮屠的。 "舍利"是梵文身骨的意思,通常指释迦的遗骨为佛骨或佛舍利。相传释迦牟尼佛火葬后,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造像为雕塑佛像,始于北魏下达唐中期。所以造像以释迦、弥陀、弥勒、观音,为多。其始多刻石,刻崖、石碑、石窟,神龛(kan)。

慧彻寺当年的遗迹大都荡然无存,唯有寺内残存着南塔遗址。

慧彻寺塔:俗称:"南寺宝塔",唐贞观元年(627)建于慧彻寺内。与县城中心的崇寿寺塔遥遥相对,被称为"双塔夜影"比西安大雁塔早建25年,比小雁塔早建整整80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唐塔。如刘震的《双塔夜影》诗句有"巍巍双塔插苍穹,幻影分明夜色中":王元明的诗句有"最胜浮屠倚碧霄"等。(今位于蒲城中学院内)。系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共11级,高36米。塔体第一级门向南,北有一假门。塔身青砖用黄泥和糯米汁砌筑,每层各面为三开间仿木结构,用青砖作出隐柱,柱头有一斗三升斗栱一朵,檐为叠涩出檐15层。间以一至二层菱角牙子,檐上为反叠涩出檐。塔身的一层较高,三、五、七、九层的南北面各有一券形门,在方向上各级相互交错。券门两边,均用砖砌出横式格棱窗,二、四、六、八、十层的东、西面各有一券门,两旁均有横式格棱假窗。无券门的一间,也设有卧窗(第三级各间均无卧窗)。塔身的隐柱、阑额、横式格棱假窗均用红土色绘出。各塔层之间均有棂窗,雕兽等,精巧独特,雄伟壮观。塔内原有木楼梯可盘旋而上直达塔顶,后不知毁于何时。入门迎面立有唐代石佛像一尊(缺头与右手)。第二级北面中嵌(qian)石碑一方,上刻有"诸佛舍利宝塔"六字。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地震时,塔身裂缝,顶端两层崩毁。1953年重修。寺内原有罗汉阁,已毁。相传慧彻寺僧人,在唐初曾追随李渊父子,扫荡群雄,立下汗马功劳。李世民即位后,为奖励军功,安抚旧部,特建此塔,并由尉迟敬德督建完成。居民间传说:唐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到奉先祭其父桥陵时,曾驻跸(bi)慧彻寺。

药王庙

药王庙:蒲城八大庙之一(今蒲城中学慧彻寺之东);祀奉药王孙思邈(miao)。孙为唐代医学家,道教学者,陕西华原人。通老庄,百家姓之学,精医学和阴阳推步之术。长期居终南山,与名僧道宣友善。不慕名位,山居著述,为人治病,后人尊为"药王"。因道家认为"修真得道"宋徽宗时追封为"妙应真人"。据旧志记载:原建在东杨乡洞耳村附近,(在东西洞耳村间)后因兵乱另建庙于城内,便于祭祀。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立有索鸾(luan)撰文的《岳王庙碑》。清康熙二年1663,同治十一年1872二次重修,李馥(fu)蒸、米光谦,先后撰有《重修孙真人祠记》。已毁

慧彻寺塔内楼梯烧毁之谜

清顺治六年,李自成旧部王永强,在蒲城据城抗清。吴三桂攻陷蒲城后,逢人变杀,部分群众挤进南北二塔内躲避。凶残的吴三桂,便放火将塔内人及楼梯烧为灰烬。

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经过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相传十六代统治人民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进驻北京。

明王朝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地主阶级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在距离北京不远的山海关,驻扎着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的精锐部队,直接威胁着北京的安全。

吴三桂,江苏省高邮人,出身于官僚豪门。舅父祖大寿,是辽东一带的实权人物,明朝的东北边境就靠他来保护。父亲吴襄是明朝的武将。他本人又是武举。由于他父亲的关照提拔,一开始就飞黄腾达当了都督,继承了他父辈的事业,把守着明朝的北门。《小腆纪年》记载,吴三桂统率"精兵四万 辽民七,八万皆耐搏战,而彝丁突骑数千 尤骁悍。北门锁钥,恃(shi)无恐"。李自成农民军打下北京前,吴三桂的上司洪承畴,舅父祖大寿及其政治集团中的大多数早已投降清朝。清统治者皇太极也曾下书劝他投降。由于吴三桂对明 清 农民军三方面的力量还看不清楚,所以态度暧昧,犹豫未决。直到京师陷落,崇祯吊死,在农民军强大压力下,他才准备接受四万两银子的犒(kao)赏,投降李自成。在将要谈判归顺的时候,他的爱姬陈园园被农民军的大将刘宗敏夺去,他遂横下一条心,勾结满清,和农军决战到底。这时的农军,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将领中滋长了享乐腐化思想,内部矛盾加深,对客观形式估计不足。对吴三桂勾结清兵的反扑,更是毫无思想准备。山海关一战,"拉然崩溃,坠戈投弓,自相蹂践,死者数万人"。--《国榷》迫使李自成不得不退出才住了四十二天的北京城,向西安撤退。明 清,大顺(李自成的国号)三方军队开展了一场混战。顺治二年(公元1645)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他的部队有的投降了清朝,有的联明抗清,有的按兵不动,拭目以待。

当时,有个叫王永强的军队首领,以前任过明朝大同总兵。李自成占领北京时,他归顺了大顺政权。李自成失败后,他屯兵陕北"三边",并招募了一批成分好,出身纯的劲卒,秣(mo)马历兵,等待时机。这时,陕北多数府县,已是清朝的天下。清廷已委任了各级官吏(li),行使政权。清兵多转站外省,陕北,关中空虚。王永强一看到时机已到,联合另一支部队的首领高有才举旗反清,挥师南下。据《清史稿.吴三桂传》记载:"有王永强者为乱,破延安,榆林等十九州县,延绥(sui)巡抚王正志,靖远道夏时芳死之,复陷同官 靖边,花马池"。兵到之处,旗开得胜,所向披靡。顺治六年三月二十一日,王永强,高有才率部向蒲城,富平进发。

清朝是满人统治,少数民族,汉族人历来受封建宗法正统观念的束缚,认为是异族统治,内心不服。特别是明朝的官绅遗老更加反对。王永强,高有才的反清复明策略,在当时是深得人心的。蒲城的缙绅们听说他们要来,便组织城内居民,恭立两行,"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表示热烈欢迎。部队进城后,在文庙的"明伦堂"内设灵位,追悼吊死煤山的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补行了葬礼。誓死消灭满清,恢复明朝。

这时吴三桂已被清朝任命为平西王,正率兵和明宗室的朱森斧部队,战于甘肃的阶州(今武都县)。激战数日,大败明军,杀了朱森斧和他的大将赵荣贵,取得了胜利。然后领兵东下追赶王永强,高有才决战。部队刚到富平的流曲,还未来得及休整,双方就开展了一场厮杀。霎时"回风陷日天如梦,流曲川平昏尘涌,行人马嘶古道旁,离离禾黍(shu)旌(jing)旗动"。"烟尘蔽日,呼声震动,城中屋瓦皆裂"。由于王永强的部队多数是才从"三边"招募的劲卒,别看他们穿着破烂,削枣棍为武器,但作战十分骁(xiao)勇,一下把吴三桂的兵打得大败。第二天,接着再战。吴三桂自知硬拼难于取胜,便施用了假败的诡计;让战士曳(ye)兵落荒而逃,甲马器械,衣物包裹丢了满地。王永强的部队以为他们真的败北,不在穷追。到处哄抢东西,阵角大乱。吴三桂趁势反击,王永强节节败退。高有才一看大势已去,率部队拔营而逃,王永强大败被杀。据《清史稿 李国翰传》记载:吴三桂在斩森斧,荣贵后,"复击破其将王永强,斩级数千,获驼 马数万 复宜君 同官,蒲城"等县。

明朝崇祯元年,蒲城有个叫原毓(yu)宗的人,是城内西府巷人,进士;曾任过明朝的兵部主事,山海道兵备佥(qian)事,与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是同僚,和吴三桂的关系也很好。清兵入关后采取怀柔政策,任命原毓宗为兵部侍郎。原毓宗因对时局不满,不愿作清朝的官,托病回蒲城。清廷派宦官赫郭氏来蒲,请他回朝,并命令赫郭氏:"原毓宗不上任,你的任务就没有完成,你也就不能回京"。原毓宗回家后,以黄色涂面,称病拒绝。赫郭氏无法回京交旨,以后也死在蒲城。嗣后,原毓宗"足不出户,为园自适,口不言政事"。流曲川之战后,吴三桂知道蒲城是原毓宗的老家。兵到蒲城后,围城不攻,先礼后兵,想进城拜望一下老相识,谁知吃了闭门羹。县丞章正仪,廪(lin)生米贞顾以及秦一藩,屈谐吉等,在城上指名道姓大骂"吴三桂,明朝何负于你,而你却叛明投清,引满入关?真乃千古罪人,可耻!可耻!"遂将埋伏在城楼上的大炮引信点燃,一连数炮,轰中了吴军的营帐。吴三桂大怒,命令士兵奋力攻城。这时城内缺兵少将,只有一些衙役商民把守,如何抵挡得住。霎时城破,吴军一拥而入,一场残酷的大屠杀开始了。城内杀声震天,人们无处逃匿(ni),纷纷钻进南北二塔。塔内楼梯上下挤满了人,清兵炮打不进,矛刺不着,便堆积柴草,一把烈火烧死了不计其数的无辜群众。

吴三桂提着血淋淋的战刀,进了西府巷,来到原毓宗家。原毓宗说:"将军,刀何不入鞘?速停杀戳(chuo)"。吴三桂才下令停止杀抢掳掠(lu lve)。这次屠杀,据屈复记载共死了十万人。《蒲城县志》记载,死万人。不论怎么说,"乙丑之变,城内空虚"。死人很多,却是事实。劫后城内断垣(yuan)残壁,杂草丛生,到处荒野,野兽出没于其间,景象十分凄楚。

擅自新兵变与南寺宝塔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意图破坏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的成果,使用居心叵(po)测的手段致使东北军和西北军出现了混乱,不但扣押了张学良,而且调动大批兵马闯入潼关,控制二华。杨虎城将军驻守彬,乾一代的东北军骑兵第六师刘桂五部和第十师擅自新部调至蒲城,以加强省东防务。擅自新黑龙江省鸡西人,其人暴戾(li)恣睢(shu),豪横跋扈,大肆捕杀共产党。在杨虎城第七军军长兼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被南京政府收买退出潼关后,擅自新又接受了南京特务送来的五十万元贿款,而叛张投将,于1937年西安二.二事件(东北军少壮派杀害王以哲军长)的次日。在蒲城发动兵变,通电投靠南京政府(联名通电的还有东北军驻凤翔的106师师长沈克),同时纵兵四出枪劫。

擅自新在发动兵变之前,佯装开拔换防,借宴请之名,扣留了蒲城保安团长韩寅生,参谋呼延立人、绅士崔永年、杨茂三等及准备接防的陕西警备第三旅旅长孙辅丞,然后鸣炮发动兵变,包围保安团部,收缴武器弹药,同时用武力占据西城墙,抢夺南寺塔内存放的枪支弹药。县保安团参谋兼第一大队队长韦子奇,在西城墙激战中阵亡,王宜生大队在保卫南寺塔之战中,损失惨重。2月3日中午,擅匪军开始在城内进行大规模的抢掠钱财和奸污妇女的疯狂罪恶活动。大小商店、富户无一幸免。有名的高级军官井岳秀、岳西峰等人的公馆,均被洗劫。在擅师兵变之初,叛军即打死了东槐院巷杨虎城公馆哨兵,软禁杨母孙一莲,企图迫使杨虎城将军放弃抗日救国的主张。兵变发生后,蒲城保安团对檀自新叛军进行了激烈的反抗,而杨虎城为保安团配备的众多枪支弹药,秘密存放在南寺塔里,檀的叛军把南寺塔作为主要的攻击目标,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久攻不下。

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呵。这惊天地,泣鬼神的最后一战,却是中华民族慷慨悲壮的一曲正气歌!他们显得相得益彰,融为一体;被侵略者凌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1941 年10月8日蒲城中学在慧彻寺旧址创建,推举时任陕西省督学的蒲城籍人士王圣域为建校负责人。校园建筑由在全国有影响的水利与土程专家李隼设计。临近宝塔下的教室在刮风下雨时,常有砖块掉下,将学生砸伤,为了确保师生安全,于1952年校长张警玄写专题报告给当时的军政委员会负责文化教育工作的副主任习仲勋,建议拆除校园中的宝塔。习早年革命时曾在蒲城活动过,1949年4月28日,曾参观游览了南北双塔。习以他对文物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在报告上批复了"校可迁,塔不可毁"的处理意见。事后,习提议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拨出专款,于1953年秋季对南寺唐塔进行了维修性保护。1957年被列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岁月悠悠,几度春秋。这巍巍唐塔一角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地方,吾辈再此居安而思危,吸取振兴中华不竭的力量。引我思索,引我奋进。

流今岁月篇

--"蒲中"学子选举民国政权大会代表(1947)

核心代表人物:王圣域 张警玄

1912年,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蒲城县成立议会。梁维翰、刘雨亭、吴震东,原云鹤当选为议员。梁维翰,刘雨亭分任议长,副议长。县议会职权十分有限,几乎全在县知事控制下。1914年,袁世凯下令停办各级地方自治,县议会解散。1922年7月,陕西督军兼省长刘镇华勒令各州、府、县,限期筹办自治组织。蒲城自治会、参政会和县议会等自治机构于1923年8月相继成立。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相继公布《县组织法》、《县参议会组织法》、《县参议员选举法》、《县各级组织纲要》、《县参议会组织暂行条列》等法令,规定各县设立县参议会。1944年12月29日,蒲城县临时参议会成立,李约祉、周梵伯、井溥文、窦荫三、米森若、王仲度、蔚定侯、王善余、焦季云、原志军、原政庭、张警玄、董明轩、王卓如、曹克寿、荆振志、马致远、张云程等为临时参议员,李约祉为议长,周梵伯为副议长。1945年8月,陕西省政府公布《各县参议会筹设办法》,蒲城县即按此办法进行选举。最后由县参议会中选出周梵伯为省参议员。10月25日,蒲城县正式成立参议会,参议员有:李约祉、崔永年、焦季云、荆振志、曹春生、高清芳、王会川、刘树滋、王卓如、李绍符、杨三雨、李鸣珂、米森若、王圣域、王蔚书、李价人、樊维汉、原清月、董明轩、毛子鑫、井溥文,李约祉与崔永年分别当选议长,副议长。

蒲城县参议会对于贪官污吏和不法军人弹劾检举,不留情面,以此触怒上司。1947年,省政府指示县参议会,以后不准再做硬性决议。后又连续指示:凡兵役协会、草料站等机构,均要参议员参加,甚至指明要议长参加。李约祉在一次参议会开幕词上,痛斥当局徒以参议会粉饰门面,没有建立真正民意机构的诚意,他说"不准作硬性决议,但是应该说的话,我们还是要说,执行不执行在他。非法之事,我们总是不赞成,哪怕他们把参议会门封了!"与会的县长与专署委员闻言,尽皆失色。后专员公署派人来蒲调查李约祉政治背景,因无共党嫌疑,事遂作罢。1948年胡宗南在地方士绅谈话会上,将进攻延安失利一事归咎于农民不与当局合作。李约祉当场反驳道:"蒲城驻军将椽插在农民麦囤中,将骡马拴在椽上,以麦当料。队伍进村,妇女逃光,队伍出村,房屋烧光。这种军队,岂能指望农民与其合作!"胡宗南无言以对。

选举国民大会代表。民国1947年,依照《中华民国宪法》选举国民大会代表,每县分配名额一人。8月,蒲城县选举事务所成立,县长屈伸兼任选举事务所选举委员会主席。蒲城民国大会代表候选人,为省参议员周梵伯、西安力行中学总务主任王圣域及社会贤达郭申润,三人均为国民党员。周梵伯在军政界影响较大,被陕西省当局及国民党中央事先圈定;王圣域长期担任蒲城中学校长(今蒲城中学),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郭申润的社会影响远逊二人。竞选前,周梵伯的助手在县城文庙西边一座石碑上大书其为中央圈定,已成定局;王圣域向远在各地的蒲籍中学生发函拉票,并在文庙门口置一方桌,站在桌上当街进行竞选演说。内容略谓:如今废除独裁,开放民主,呼请为其投票,并许诺当选后将如何云云。11月21日--23日为选举之日,亦为竞选高潮,省、县选举事务所电话频繁,接受机宜。陕西省当局一再命令蒲城务使周梵伯当选,必要时可"拆帮换底",不惜在选票上舞弊。蒲城县当局奉命派人把守选举会场,强令入场着必须为周梵伯投票。王圣域则席不暇暖,风尘仆仆,连日奔走于县城与兴镇、人和、洛西,焦庄等地。选举结果,周梵伯获胜当选。他志满意得,大排筵宴,遍请县政府官吏与各地乡镇长以及乡绅;并仿效外国政治家风度,特邀竞选对手王圣域赴宴。王圣域亦当仁不让,欣然前往,握手言欢,为其祝贺。1948年3月29日--5月1日,行宪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周梵伯出席。

(二)

县人民代表大会

核心代表人物:张警玄(副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有关规定,蒲城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简称"各代会"于同年10月召开。至1954年3月,蒲城县各代会先后召开3届15次.

第二届第二次会议于1951年12月26日--29日在县城原培风社剧场召开,出席代表204人。会议审议了县政府工作报告,通过增产节约,镇压反革命及土地改革三项会议;宣布由刘治平代理县长,由白兴武代理各代会常委会主席,张警玄,刘友珊为副主席。选举刘友珊、赵东顺、张云升,刘杰为出席省二届各代会一次会议代表。

(三)

人民代表大会

核心代表人物:段瑞琴 刘耕农

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7月,蒲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从此时起至1989年4月,县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召开了11届,26次。

第一届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7月4日--9日在县城原培风社剧场召开,出席代表193人。会议审议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普选总结报告,通过了夏粮征购实施方案,学习了《宪法》草案。选举出彭玉生、梁怀德、段瑞琴、宁爱莲、为出席省一届人大代表。

1977年,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蒲城出席代表为屈良臣、许富坤、王保书、雷德明、王竹盈、高桂花、刘耕农、原政庭。

第八届第一次会议于1978年5月19日--23日在县人民大礼堂召开,出席代表484人。会议审议了县革委会工作报告,选举了县革委会组成人员,刘耕农为主任,王宏谦、张发祥、博明敏、屈经纬、王毓华、杨发印为副主任。选举赵斌为县法院院长,万恒民为县检察院院长。

第九届第一次会议于1980年11月26日--30日在县人民大礼堂召开,出席代表373人。会议审议了县革委会工作报告,财政决算、预算,概算报告,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安排意见报告,县法院工作报告及县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成立了县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刘登荣为主任,张发祥、刘友珊、王玉兰、万恒民、张务本、杨华昶为副主任。撤销县革委会,恢复县人民政府。选举刘耕农为县长,屈经纬、张斌、傅明敏、麻志杰、张弛、陈焕潮为副县长。选举赵斌为县法院院长,苏伯翔为县检察院检察长。

(四)

蒲城中学"体制改革"与"勤工俭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原有的教育制度与教学秩序被破坏。1968年秋后复课,中小学学制由"六.六制"改为"五.四分段"的"九年制",把小学和初中合并的学校称"七年制"、"八年制"学校。毛泽东提出"五.七"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表后在全县建立四个推行"五.七"指示的试点。蒲城中学的"政治建校"也是其中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中、小学利用夏秋捡粮,开展勤工俭学。但这一活动的广泛开展是在1958年。当时各学校普遍办农场、工厂,饲养场。尧山中学,蒲城中学和东槐院小学培育的麦化玉米杂交新品种,生产的微型电话机,照相机等参加全国勤工俭学展览。

1989蒲城中学科研成果与主要产品:蒲城中学生产的500安电流柜价值4000元,玉米脱粒机每小时脱粒7500公斤。

(五)

蒲城中学与"文艺汇演"

解放后至1959年,全县多次举行文艺汇演。蒲城中学排演了歌剧《红军回来了》、《军民一家亲》。

(六)

蒲城中学校办工厂

蒲城中学校办工厂建于1987年。1990年产值7.2万,完成利税总额0.1万元。隶属县教育局。

(七)

民 盟

核心代表人物:段瑞琴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以文教界的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1950年,盟员刘友珊从外地转回。此后,又陆续转来几名盟员。到1954年,连同新发展的共5人。在中共蒲城县委协助下,成立了民盟蒲城小组,刘友珊任组长。1956年盟员发展到7人,增选段瑞琴(蒲中校长)为副组长。

教育篇:孔子雕塑

蒲城中学校园,中心广场北侧屹立了一尊6米高由白色大理石镌刻而成的孔子塑像,该雕像用以来引导教育学生追本溯源、尊师重教、见贤思齐。身着长袍,手执竹简,拱手而立,仗剑而行,沉静肃穆,若有所思。雕像高大魁梧,神情庄重,目光坚毅。人们从他面前经过,总要投向他深情的一瞥。历史留给人们的孔子印象多是身躯前倾,掬手而握,手背向外,腰带佩剑,以示其文武皆娴。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人对于孔子思想的推崇是深入骨髓的。孔子的思想在今天看起来应该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一个角度是关系到整个宗法社会的秩序,这就是历代统治者都在倡导的国家和社会的综合治理;而另一个角度就是君子的修身养性。

中国古圣先贤所提倡的道德标准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仁"是仁慈,就是不杀生;"义",就是不偷盗;"礼",就是不邪淫;"智",就是不饮酒,保持理智清醒;"信",就是不妄语。儒家以"五常"为做人的标准,佛门以"五戒"修清净之身。"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也就是说,一个真正有仁爱的人,他知道应该如何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当然有真正的君子之勇。他是面临不惧的,他的勇气表现为一种阔大的气象。但是,你看那些匹夫,动不动就拔剑相向表现出自己的"义气",他可以是勇的,却未必是仁的。我们不要以为孔子提倡中庸之道,提倡宽容善良就毫无节制。真正的仁爱一定是有原则的,一定是是非恩怨都分明的,所以能疾恶如仇的人才是心中有大仁爱的人。这就是有是非观的人,这就叫"能好人,能恶人"。有仁爱在心,一个就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而是爱憎分明。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如果一个人的道德没有修养起来,对于学问又没有真正去讲求,那么,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个参照系,听到正义的事情也不能自己去做,看见自己有不善的地方也不去改正。孔子说,这都是我所担心的。

我们经常会遭遇一些终极追问,比如说人生终极价值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什么样的人生叫做成功?怎么样的生活叫做美好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终极追问如果不和个人的生命相结合,就是伪问题,因为这个世界上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幸福或者痛苦,每个人的生命状态都各有不同。孔子在历史上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也许我们生活当中没有孔子那样的老师,但是世界上哪里就有常师呢?只要我们善于学习,老师就无处不在。既然没有常师,既然无处不学,既然死记硬背这种呆板的学习方式已经被抛弃了,那么,我们就要对学习进行一番认真的思索,从而开始真正学习。我坚信,古往今来所有的知识都会活在我们的经验体系里,所有圣贤的智慧都可以成为照亮我们自己生命道路的火把,他会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然而,当今国人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对于人性的教育却疏忽了。当人类为了追求利益,不顾一切的为所欲为,天灾人祸便会现前。古人云:儒家治国(事)、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如果要人心向善,化解危机,唯有重整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与宗教教育,只有这种教育才是端正人心的灵丹,才是梦想成真的妙药。

同样的道理,我们供奉佛像,不是把他当作神明来看待,而是把他看作本师遗像,是返本报始,是报恩的意思。也就是为什么供奉孔子像,要供奉祖先。他有非常深远,广博的教育意义在其中。

看到祖宗的神位,看到佛菩萨形象,就想到孝敬-孝亲尊师。

现代篇:缅怀历史,创造未来--校史馆观后感

为了明确学校发展现状,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开展"学校史,知校情,爱我蒲中"校史校情活动。在实验楼筹办了校史陈列室。其主要内容围绕"历史沿革""校名变更""历任校长""著名校友","学校荣誉室""学校博物馆""学生德育教育基地"七个方面讲述了蒲城中学的发展。校史馆内设办公室、研究室、资料室,主要工作为校史展览、校史研究及校史文物的征集、保管和展出。通过近千张历史照片、三百多件实物、模型,反映了学校一个世纪来的发展历程和学研昌盛的丰硕成果。展现了蒲城中学自建校以来的风雨历程。

第一展厅为"历史沿革":展现了校训及不同时期的校门、校景、反映学校不同时期风貌的老照片,印章、校徽、校歌、纪念章等,使人一走进校史馆,如同进入蒲中的"时光燧道",不禁勾起校友们回忆当年、怀念师长,思念同窗之情。第二展厅为:"校名变更",第三展厅为:"历任校长"蒲中历任校长出生年月先后为排列顺序,着重介绍他们的生平简历与主要成就。第四展厅为:"著名校友",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仿佛能听到智慧的声音。第五展厅为:"学校荣誉室"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荣誉展览室。科研重要成果奖奖状、奖品、获奖著作及实物,展出我校教师历年来获得的国际奖、国家级教学、科研奖等奖品。第六展厅为:"学校博物馆"把学校的文博全景陈列。著名教授,学者,他们的笔记,奖状,校友赠给学校的物品,每一张卡都代表着一份深情,对母校的热爱与感谢。第七展厅为:"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即通过校史馆的陈列与展示,成为学生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地。

校史馆从性质上看,属于收藏、研究、陈列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场所。具有博物馆的部分属性,也有研究院的部分属性,从本质上看,应是博物馆的一种。它在收藏、研究、陈列、展览的同时,更大的作用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研究和产生思想、汲取和形成精神、积淀和创造文化的摇篮,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参观校史陈列室成了每届新生的必修课。

小草文学社

蒲城中学"小草文学社"成立于1945年,已走过71个春秋。由原瑞生,梁材 郭怀仁 王访余 郑伯奇 姚雪垠,等人创办的文学刊物。由于《小草报》是在地下党支持下,国民党党部要《小草报》在《发刊词》中写进"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小草报》却以郑伯奇的《祝小草》代《发刊词》结果,《小草》刚破土而出便被当局拔了苗。40年后校园文学兴起袁峰德担任名誉社长,教导主任王复兴担任社长.曾聘请了全国著名作家杜鹏程,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著名作家赵熙,王宝成,《延河》杂志小说组组长雷乐长,陕西日报社主任、记者吉虹,当代青年主编李耘以及本校语文组组长王天德为顾问。这些创作前辈经常来校关心和指导工作,并亲自为社员讲课、撰稿,有的还题词留念.是它记载了蒲城中学每一届优秀"校园文人书生"的成长;也是它更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爱好文学的青年朋友。成员先后有董光祖、杜鹏程、赵作雨、赵熙、雷乐长、郭怀仁、牛如中等,他们在指导学生创作的同时对全县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做了大量的组织、辅导工作。短时间内,在地(市)、省、全国报刊上,共发表作品80余件,其中获地、省级作品奖的有17件。其中有许多作品被《延河》等省级文学报刊选用,有的民歌被选入《陕西歌谣》。加上"小草报"的质量随之不断提高后,小草文学社的名声也就逐渐扩大了。"小草报"走出校界,开始收到全国各中小学,的来稿,也刊登友校较好的作品,进行创作交流。"陕西日报"主任、记者吉虹看了"小草报"后,为之感动,向教育局长袁峰德(原蒲城中学校长,"小草文学社"名誉社长)提议,将《小草》办成全县性的中学生文学社团的小报,并向全县发行。1987年蒲中小草文学社社员的影评作品获奖数占全县获奖数的三分之二。为此,当年蒲城中学的影评工作也被渭南地区评为"影评先进单位"。 林复毅担任校长后,对小草文学社更为关心和支持,"小草报"越办越好,发行量不断增大,影响日益扩大,也引起省市有关领导的重视。省青少年刊物《神童》杂志社特聘"小草报"主编赵作雨为《神童》特约副主编,并为《神童》编辑一期内容全是小草社员的作品专辑。这一期出版后,引起《神童》编辑部和省上有关领导的好评。在全国掀起学习李润虎先进事迹活动中,《神童》杂志社约"小草文学社",以《小草》和县教育局名义为《神童》合编一期《李润虎的故事》专辑,后来由未来出版社出版。1989年8月,赵作雨老师代表"小草文学社"参加了北京"全国中小学文学社团经验交流会"。《中国校园文学》主编黄世衡、副主编夏有志听了汇报后,对《小草》非常重视并题词留念。1992年,赵作雨老师与他人合作出版《中学生1000字作文精选》一书,内容全系全国范围内获奖过的作品,其中有小草社员文章10篇之多,此书出版后再版7次,全国发行量达20多万册,小草文学社也因此获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杜鹏程看了"小草"报后,甚为高兴,虽染病在床,仍用颤抖的手为小草报题词"敬祝小草报越办越好"。时间跨入21世纪后,窦进昌校长上任后,在安排全校工作之中不忘小草文学社的活动开展工作,亲自过问、指导。完善了机构,窦进昌任名誉社长,晁发才任社长,陈澎涛、同向阳任副社长,兼任《小草报》主编,中国当代青年女作家陈艳艳任专职辅导教师。

在蒲城中学建校七十周年之际,"小草"文学社负责出版了《校庆专刊》。知名校友雷乐长、赵作雨的讲座激起了社员们的写作热情;首届学生辩论赛展现了蒲城中学学生的亮丽风采;社员作品专集的出版为社员搭建了成才的平台;在蒲城中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文学社表演的"古诗新韵·中华古典吟唱"获得了广泛赞许。

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杰出人才。文学创作方面,古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zhi)、民国时期与郭沫若、徐志摩合称为"五四"到"五卅"间三大代表诗人的王独清。新中国成立后,蒲城这块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文学艺术更是盛况空前。"蒲城中学"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乃至海外有影响的著名作家,国家一级、二级编剧;词曲作家、教育家、书法家、特级飞行员、空军政治学院院长,校官;国防军工专家、化学家,CEO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先后有教育家:王圣域、张警玄,段瑞琴。作家:袁峰德、罗定五、林复毅、常树民、杜鹏程、权宽浮、赵熙、薛瑞生、雷乐长、柏峰、晨枫、赵作雨、权佳果、任建煜、王宝成、曹百顺、刘耕农、牛如忠、万少平、刘克耕、苏阿纲、李炳炎、刘福谦、姚良才、马文良、冯宝哲 、李国成、王天德、李成谋、陈绪发 、苏太平、赵茂胜、牛如忠、权信郎、刘耕、李福荣等一大批作家从这片土地上走出,用自己如椽巨笔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全国文学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小说、散文、诗歌、诗词、评论、报告影视文学、杂文等各个体裁的创作精品迭出,唱响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回顾学校曲折奋斗历程,阅览前辈校友们载入史册光辉业绩,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从蒲城中学第一任校长王圣域到张警玄、段瑞琴、袁峰德、林复毅、米鹤伦、常树民,无一不是中国教育界的内行精英。他们的才华横溢,德高望重,治学谨严,著述丰富,为人师表,一身正气,从而确保了蒲中的接力棒得到了很好的交接,使蒲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百年回眸,饮水思源。我们诚挚缅怀艰难创业、矢志不渝的办学前辈们,真诚称颂为国增光。广大蒲中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有幸参加蒲中"小草文学社"成立30周年,欣慰之至。作为蒲中学子的一员而感到自豪。这些历史脊梁足以为后世楷模。以史为鉴,不应忘记自己应负的历史使命,让明天更辉煌,灿烂。正是由于"蒲中"厚重底蕴和蒲城历史文明的长期积淀,所以在蒲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孕育成长了一批在中国历史上光彩照人的仁人志士,谱写出威武雄壮可歌可泣推动历史前进的美妙曲。当然更无愧于蒲城这片热土及其蒲中的熏陶,但愿人杰地灵的蒲城,贤达毕至,前仆后继,这将在蒲城历史上写下光辉灿烂一页。

 

学校概况
蒲城中学
蒲城中学
半世纪风雨兼程,六十余载春华秋实。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杰出人才。"蒲城中学"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乃至海外有影响的著名作家,国家一级、二级编剧;词曲作家、教育家、书法家、特级飞行员、空军政治学院院长,校官;国防军工专家、化学家,CEO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在古奉先大地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学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紧密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推进学校管理的精细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奋力拓展学校发展渠道,打造蒲中教育品牌,争创县级名校,力促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力求把学校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项目实验基地"、"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组成员校" 、"中国青少年
蒲城中学鸟瞰图效果(孙晓声绘)
蒲城中学鸟瞰图效果(孙晓声绘)
科技教育会员单位",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被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命名为"科技教育示范单位", 被陕西省十二五科学发展课题组办公室命名为"创新单位", 被命名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依法治理示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单位", 被命名为渭南市"示范高中",被评为渭南市"阳光体育活动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法治校园"、"健康教育示范校"、"绿色校园",被评为蒲城县"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单位"。前进中的蒲城中学,已成为渭北一所颇具名气的历史名校。

学校规模

学校现有学生3000余名,教职工185人,专任教师142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36人,其中研究生8名,中高级职称102人,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分别为95.5%和100%。教师队伍知识层次高,结构合理。

目前,以窦进昌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锐意进取,精诚团结,勤奋务实,开拓创新,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统一思想,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有效地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核心作用,围绕"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于人(教师、学生)的发展"的工作思路,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大力开展校园综合治理,通过各类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抓新课程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提倡"推门听课",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课题探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大力宣传表彰"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新秀",打造名师队伍,弘扬正气,激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价值感;随着学校的发展逐年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整个校园呈现一种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

发展目标
前进中的蒲城中学,正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和浩然的正气,发扬永不休止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和谐发展,坚持打造渭南教育质量强校品牌,并朝着省级文明校园和标准化高中目标阔步迈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
本文地址:http://huashi123.cn/176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友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小编: 画室之家 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