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政府-桂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guilin.gov.cn

 画室之家   2021-05-21 12:08   1,558 views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望崖阁书法高考培训班

桂林市政府-桂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guilin.gov.cn

桂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内容涵盖了桂林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旅游、招商引资等基本方面的信息,为公民和桂林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桂林市政府-桂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guilin.gov.cn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广西东北部地区及桂湘交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桂林市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临桂6个区,阳朔、灵川、全州、兴安、永福、灌阳、龙胜、资源、平乐、恭城10个县(自治县)及荔浦市。区县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88个镇、46个乡其中有15个民族乡,24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54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户籍总人口540万人。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范围

桂林市在规划空间层次上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地理空间层次:

1、市域范围为桂林市行政辖区,包括6个区和11个县(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78万平方公里。

2、规划区包括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雁山区、七星区和临桂区六个行政区,以及灵川县、永福县、阳朔县和兴安县四个建制县,总面积为1167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范围主要包括桂林市区所辖的象山、叠彩、秀峰、七星4区,雁山区柘木镇和雁山镇,灵川县定江镇和大圩镇部分地区及八里街经济开发区,临桂区的临桂镇、四塘乡和庙岭镇部分地区等,总面积为866.36平方公里。

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105.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1%、22.6%和5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8%、24.9%和54.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294元,比上年增长5.9%。

桂林市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东经109°36'50″—111°29'30″,北纬24°15'23″—26°23'30″,境域南北长236公里、东西宽189公里。北部及东北部与湖南省交界,东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接壤,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及来宾市毗邻,西部及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相接,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11.74%。

桂林位于泛珠三角、西南、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成渝经济区、中部经济试验区、泛珠三角经济区、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处,是沟通国内西南与华南沿海经济的桥梁,是贯通国内与东盟的枢纽。桂林交通便捷,自秦开凿灵渠沟通珠江、长江两大水系起,桂林就一直是联系岭南与长江流域的咽喉要地。目前,桂林已构筑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四通八达的复合式、立体化便捷的交通网络,桂林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凸显。

桂林历史悠久。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距今约一万年前,桂林就有人类祖先活动。夏、商、周时期,桂林是“百越”人的居住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后,桂林便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桂林”之名,始于秦代,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桂林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民国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县、临桂县分别划归桂林市管辖,199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实施部分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临桂6个区,阳朔、灵川、临桂、全州、兴安、永福、灌阳、龙胜、资源、平乐、恭城10个县(自治县)及荔浦市。

桂林旅游资源类型实体初步统计为1099处,其中地文景观类231处,占21.0%;生物景观类112处,占10.2%;水文景观类78处,占7.1%;历史遗产类364处,占33.1%;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类164处,占15.0%;旅游服务景观类150处,占13.6%。在自然、人文、旅游服务三大景观资源系列中,以山水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
本文地址:http://huashi123.cn/171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友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小编: 画室之家 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