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雾峰林氏族谱

 画室之家   2023-12-15 17:46   69 views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望崖阁书法高考培训班
摘要:

台湾雾峰林氏族谱公谱私谱公谱林氏宗庙修谱序凡例林氏正宗源流族谱序晋安世谱校正序林氏世纪源流殷太师比干公墓识语周武王封比干墓铜盘铭跋至圣先师孔子书「殷比干墓」唐太宗追

  台湾雾峰林氏族谱

  公谱

  私谱

  公谱

  林氏宗庙修谱序

  凡例

  林氏正宗源流族谱序

  晋安世谱校正序

  林氏世纪源流

  殷太师比干公墓识语

  周武王封比干墓铜盘铭

  跋至圣先师孔子书「殷比干墓」

  唐太宗追赠比干太师诏及祭文

  重修太师殷比干祠墓碑记

  晋安郡王禄公墓识语

  宋仁宗皇帝〔御书「忠孝」〕题诗

  长林仕籍考

  林氏仕籍续考

  仕籍考补遗

  世系

  林氏宗庙修谱序

  林氏旧谱,世传出于唐林蕴之手。然观各宗刻本,其首皆弁以温彦博之序。彦博为太宗从龙之臣,而蕴实贞元朝士,则旧谱不始于蕴明矣。独恨温序不言此谱得自何人,来自何地;由今思之,贞观之初,以海内一统,再定族望,意其时必尝征郡国名家之谱,使上之中书,故温乃得见而序之耳。自尔以来,谱学特盛、林宝尝萃之以着「元和姓纂」;今谱中有「古仕籍考」一篇,记载简当、而引据又多秘籍,殊非后人所能;则宝与蕴二人者或居其一欤!宋、明迄今,修辑日繁,顾卷帙虽多,而名篇转少;试覆而校之,除「仕籍考」、「世系表」而外,其足资考证者,仅有「林氏世纪源流」及明林志「晋安世谱校正序」二篇。而所谓「世纪源流」者,既阙撰人名氏,又琐碎不成片段;于是林志一篇,乃益为凤毛麟角矣。

  民国壬申台中林氏宗庙,复有修谱之议,董其事者:从叔烈堂、献堂、阶堂、族叔秋金、宗兄耀亭,不才谬厕其列。夫修谱之难,既为上所述;重以处典籍无征之地,丁彝伦失序之秋,则难之上复加难焉。议者又曰:『必续「士籍考」』;不获已,乃取坊间共闻共见之「人名辞典」、「尚友录」诸书排比而纂录之。冷汗浃背,勉强成篇。嗟乎!是亦聊以塞责耳;抑何敢谓绍述先人、光扬祖烈哉!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仲冬,台中裔孙幼春谨撰。

  凡例

  一、本谱着手之先,实集汕头「西河林氏重修族谱」、厦门「鳌岗族谱」、厦门「辂存氏族系考」、秋金氏家藏手抄谱、耀亭氏家藏铜壶手抄谱、饶平县子华祖派下族谱、「五全族谱」、先考家藏手抄谱,以资参考,力求减少过去之误谬。虽见闻所限,误谬或不能免;然心力既尽,吾宗必能谅之。

  一、本表以「辂存氏族系考」为蓝本、与诸谱及「仕籍考」互相校对,从其可信而弃其可疑。

  一、由比干上溯自轩辕三十三世是为林姓以前之族系,今以得姓为始,故列坚公为一世始祖。

  一、本表自坚公至禄公六十四世,而「鳌岗族谱」所载仅四十七世,相差至十七世。今以干支求之:自武王元年丁卯坚公受姓、至晋太康十年已酉禄公诞生,计年得千四百二十三;再以六十三世分之,每世相距二十二载有奇。设以「鳌岗族谱」四十六世分之,每世相距三十载有奇(禄公仅一载故不算)。以汉民族之早婚,则从每世相距二十二载之说,或较可信也。

  一、坚公至放公,本表为二十三世,「鳌岗族谱」为十二世。考坚公受姓至放公出仕之年(周敬王三十年),计六百四十五年,一世相距至五十余年,此又理之必无者也。

  一、坚之子,本表所载日载、曰磋;「鳌岗族谱」所载曰锺、曰铭;其它名字相同者,亦十无一、二。今以「仕籍考」及经史百家所载为据,无征不信之语均付阙如。

  一、萍公与九牧为从兄弟。萍公无生卒之年,乃以迈公出仕之年为据(唐光化二年)。旧谱载:萍公之孙和义公于宋末始入漳州漳浦。夫以唐光化二年,距宋末至于三百八十一年;如此悠久之间,仅传三世,则其脱落又何待言。故老相传:和义公以上不可知者至十四世。故明、清之际,修谱者称和义公之父为十四郎公;然此语亦未可遽信,姑仍其旧,以俟咨访。

  一、诸谱之序,录要删繁,使读者得其梗概足矣。

  一、旧谱自九牧以上,凡人仕者,皆有像。然考其冠裳,则朝代倒置;视其面貌,则老少无分:盖俗工所补无疑。今惟存比干公、坚公、放公、禄公四像,以志景仰;余人则惟留像赞,以存德徽。

  一、墓图不免失真,姑留之以待他日按图而索。

  一、自坚公至子慕公兄弟,谓之「公谱」;自子慕公以下,谓之「私谱」。「公谱」谓宜家置一册,「私谱」则颁布独限于本支也。

  一、「仕籍考」旧谱止于禄公,今以「尚友录」、「中国名人辞典」、「台湾通史」、「台湾全志」为据,又增补三百余名;自东晋至于有清历代知名之人亦略备矣。其有挂漏,后起之贤或能匡其不逮也。

  一、「林氏世纪源流」序所载之系统,虽与本表不同,姑存之以作参考。

  一、系统表以十一世为一表,其第十一世复重载于第二表;盖欲其首尾衔接,眉目明了;又别附说明于表下,亦「史记」年表之遗意也。

  一、系统表之说明,当以逐世顺序为正。然因子孙众多,一世之人数多至数十人;恐阅览不易,乃变其例:如九牧苇公之直系叙完,然后叙藻公直系是也。

  一、坚公受姓于武王元年(丁卯),至公历千九百三十五年,合计三千六十九年,是为林姓纪元。

  一、本谱之搜集材料,实赖庄发君之力为多,志此以旌其劳。

  三千六十九年小暑日(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六月八日),裔孙献堂谨识。

  林氏正宗源流族谱序

  林氏之先,出自黄帝高辛氏后。黄帝乃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长于姬水,有圣德,受国于有熊氏。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有二。一曰云相,相生玄嚣,嚣生蟜极,极生帝喾,为高辛氏。娶有娀氏女,名简秋,从祀于禖,浴于玄丘之水,见玄鸟堕卵,取而吞之,遂孕而生契。及长贤,而舜用之,荐于尧,为司徒。佐禹治水有功,乃封国于商,赐姓子氏。契生昭明,明生相土,土生昌若,若生曹圉,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报丁,丁生报乙,乙生报丙,丙生主壬,壬生主癸。癸生天乙,谥曰成汤;伐夏无道,得天位,为殷国。传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而生帝辛,为商纣。暴虐无道,杀害生民。比干,纣叔父,帝乙庶弟也。有贤德,佐纣为孤卿。见纣无道,微子去箕子囚,累谏不听;乃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而不从且死,忠之至也』。乃奉面而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善行仁义,所自以持也』。纣怒曰:『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遂杀比干,刳视其心,焚其面,下令曰:『宗小师说妖言惑众,故诛云』。又剖比干次妃胎而视之。时正妃夫人陈氏有孕三月,恐祸及之,即将婢四人奔于牧野,避纣之难;逃于长林石室中,而生男名坚,字长恩。至周武王伐纣,夫人乃将坚归周朝。武王以其居长林而生,遂因林而命氏,赐为林氏;以其殷汤之后、先王之冑,且能远害避纣之难,以不绝其世。其智足以任政,遂拜坚为大夫,食邑博陵,受封爵焉。

  夫人受姓,各有所因。或以生而得姓,或因功而命氏;有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是其义也。如黄帝生姬水,故姓姬。尧生伊耆,故姓伊耆。舜诞姚墟,故姓姚:此因生而得姓。因官,若司徒、司马之类是也。官族者,若孟孙、叔孙之徒,食邑而姓。取地而姓者,各因其封;若蔡、管、宋、楚、齐、魏、韩、梁是也。故林之受姓氏者,实自坚始。坚之后居博陵,子孙遂成阀阅。历周、秦及汉,玉钮金绳,枝叶繁兴,荣荫当世。战国以来,遇始皇焚书坑儒,谱牒散落。后汉之末,遭董卓迁都长安,坟籍失去。卓言林氏门宗强于河北,汉主受卓谮,收林氏宗族七百四十四人,同时流窜,昭穆失序。降及三方鼎立,天下凡为三国;生民惟习武功,莫知文艺。爰自晋氏失驭,五马浮江,衣冠避于南地,因以枝分叶散。前后纪牒,多所阙漏。自非建盛节、立奇功,可以着美一时、垂名千载,鲜有不坠者矣。以故大族帝王之裔、世家诸侯之胤,忠臣孝子、文德武功,各擅兰芳,俱传桂馥。着马迁之「史记」,传述殊名;见篇目之繁文,君臣异式。莫不世序相承,昭穆不紊。及观受姓得封之因,源委可究。桑梓卜居,邱陵兆域。适时迁而南渡,遇世乱而北移;或受爵而西分,亦因居而东徙。虽复三江殊流,会出岷山;九河暂分,终归沧海。缀集条贯,举宏纲目;派系虽别于九州岛,星罗实同于五纬。上自博陵受封,下及贵贱无殊,具题缄对,名曰「宗谱」。惟夫命代奇绩,载在茂陵之书;冠世高勋,先纪邱明之史。各随事实,欲其传信。庶几来代哲人,尚有所考云。

  唐贞观六年四月朔,中书令西河公并州温彦博譔。

  晋安世谱校正序

  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封比干墓,爵坚郡公,命为监,赐姓林氏,食采博陵。坚生载、磋。载,袭封清河公;磋,成王时为大夫。磋生虎,为康王卿士;虎生光,康王再命为大夫。光生相,昭王时复为监,监诸侯国。相生玄,玄为元士。玄生凤,凤生翊,翊生苌,世为夏官。平王东迁,苌之后材,总六师以从。自是林氏或在周,或居鲁,或在齐、卫。其在周者,贞,为卿士;英,为太保;隽,为畿内侯;宏,为内史;繇,为司冠。其在鲁者,雍、不狃、楚,代仕季氏,传称季氏之良者。而放,问礼孔子,以长山侯祀阙里。其在齐者,回,见「庄子」,既,见「说苑」。其在卫者,类,年百岁,与孔子同时,见「列子」。战国之时,或在周,或在秦;而相赵者皋,始居九门,有九子,号十德之门。秦并赵,徙齐郡、邹郡。始皇时,诘,为河东郡守;文度,朝歌令;治,为治粟内使;亮,侍中。汉高祖定三秦,皋四世孙挚,从赵元父有功,封平棘侯千户;传子辟疆,国除。景帝分邹县置济南郡,遂为济南人。元康中,辟疆曾孙常觐为贞圉大夫。盖自平棘懿侯四世而太传尊,始由儒术显;以今文尚书,授丞相平当,傅为欧阳氏学:故济南之望独盛。而秦侍中亮之后,则有御史大夫别、少府述、御史中丞光,历仕文、景、武帝朝。其出守广陵者告、后汉侍御史衮、吴将军恂,实后之。哀帝时,鉴,为北平太守;后居平凉者,为后魏太守遯。而闾,居成都,抱道隐居;元正间,杨雄师之:其始末无闻焉。新室更始之际,或隐或仕。光武中兴,时,为徐州刺史。而尊之六世孙清泉侯邈,亦徐州刺史;下邳林氏,其后也。永平中,言,为少府卿;三传为大将军万年侯恂。汉末,农,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之事;祗,尚书仆射:此其尤著者。而礼,为鲁王相,历山阳平原太守,以治行称。魏受禅,谭,为尚书郎;豫,为河南、河东太守;道固,吏部尚书。晋泰始初,玉,为侍中兼司隶校尉;显、历安定、博陵、山阳三郡太守。而清泉之五世孙乔,与释道林为友,「世说新语」记之;玄孙道明,后魏清河太守。清河子胜,北齐散骑常侍,后始见之临清;唐太常博士宝祖焉。其居广平者,隋太子率令庭珉,自仕县徙魏郡;庭珉生实,广平魏郡盖同出也。晋安林氏出自徐之下邳,晋黄门侍郎颖(一作隶、字符从);隋元帝南迁,初寓江左、生懋、禄。懋,下邳太守,生六子:鉴之、宜之、庆之、侃之、旭之、敬之,时号六龙,是为下邳祖。禄,由散骑常侍迁晋安太守,卒于官,追封晋安郡王。二子:通直郎景、广威(一作威武)将军暹;葬散骑于温陵九龙岗,始居侯官县都西里,是为晋安之祖。景生散骑常侍开国侯绥;散骑事独详,暹之后不见于谱。而开国五子汉、群、格、熙、鄱,子孙始居莆田,历宋、齐、梁,陈、隋仕者甚众。开国七世孙英之后,自莆田迁洪州,隋末士弘称帝鄱阳是也。十二世孙唐饶州刺史万宠,三子韬、披、昌。韬生尊,尊生福唐尉攒,以孝致白乌甘霞;贞元中,诏立双阙以旌之,故世称阙下林家。昌,居漳浦。而披为太子詹事,生九子:苇,端州刺史;藻,殿中侍御岭南节度副使;着,横州刺史;荐,韶州刺史;晔,通州刺史;蕴,尚书员外郎、邵州刺史;蒙,循州刺史;迈,雷州刺史;蔇,福唐刺史。惟藻、荐,成进士;苇、着、晔、蕴、迈、蔇皆明经及第;蒙由荐辟。而蕴以忠义拒刘辟,事载「唐史」儒学最知名,世称莆田九牧是也。苇生平乐县主簿恕、丰城县主簿应、寿州司户惠。荐生广济令凭、武昌令总。晔生建安尉悫。蕴生国子祭酒愿,其后蔓衍于莆。蒙生余杭令愻,其后皆居闽县。迈生都昌令愈,其后分居长乐、长溪。蔇生晋江令恩,其后居仙游。盖自永嘉南迁,晋安族姓,闽中推为第一。其散处侯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者,皆其苗裔,而莆田最盛;故唐、宋称为昌宗。

  盖长林赐姓,自晋、魏以来言氏族者,相承如此。故唐李翱作比干庙碑亦据以云,而「列子」林类、「庄子」林回,注家相传,皆云殷之遗民。林宝着「元和姓氏纂」时,匡簿家藏,固足征不诬矣。独夹漈郑氏云:以字为氏,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具讥宝以不知其姓之所自出。窃疑之。按「春秋传」,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故曰林氏之先,皆季氏之良也。而放,为鲁人;回、既,皆齐人;类,为卫人:在春秋之时,宜非近世矣。夫林开为平王之子,其孙必以王父字为氏,何得入春秋百余年间其子孙离宗为庶,反仕陪臣者若是之众且远哉!且唐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非若后世之判涣无考也。宝之为博士,尚论其世;而乃昧其所自出乎?无是理矣。然宝之所独详者,直济南而下徐州清泉派耳。他如平凉、广陵、魏郡、晋安、成都,仅附见焉。而黄门下邳之后,述于林蕴者,源流本末最为详备。岂非永嘉之乱,文献以南,当时衣冠世族之旧犹有存者,郑氏盖偶未之见耶?至于晋安之林,唐、宋号为昌宗,宝由黄门入闽,族姓推为第一;又有九牧、阙下,以彰大之;而寥寥清泉之裔,无或论著者。郑氏以是讥宝,何也!然郑氏所据,乃「邹县风俗通」所云,而邓名世氏辨误,亦以为然。余观桓王之孙,有林茂、林英者,为王子克之子,则又一族而名氏同者两人,是郑说疑信已相半矣。否则林开之林,又自为姓,亦如虞仲之为虞也与!故今既据旧谱为谱,而复疏其异以备参考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
本文地址:http://huashi123.cn/545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网友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小编: 画室之家 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